公摊面积在什么范围内比较合理?
我买了套房子,合同里有公摊面积这一项,但我不太清楚公摊面积的合理范围。现在房子公摊面积感觉挺大的,担心自己多花了冤枉钱。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或者行业里,公摊面积在什么范围内是比较合理的,有没有具体的标准呢?
展开


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直接规定公摊面积的合理范围。不过,不同类型的建筑,在行业内存在一些大致的公摊比例参考。 普通多层住宅楼,如果没有地下设备用房、没有底层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公摊系数约在10% - 15%;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约在15% - 20%;高层住宅相对更高一些,大约在20% - 25%。商业用房的公摊面积通常会更大,有的甚至能达到50%左右。 虽然没有具体的合理范围规定,但《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按建筑面积计价的,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并约定建筑面积不变而套内建筑面积发生误差以及建筑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均发生误差时的处理方式。 这意味着开发商有义务明确告知购房者公摊面积的具体情况。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前,一定要仔细查看合同中关于公摊面积的条款,包括公摊部位、公摊面积的大小等。如果发现实际交付的房屋公摊面积与合同约定相差较大,购房者可以依据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如果误差超出了合同约定的范围,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如退还多收的房款等。 总之,虽然没有统一明确的公摊面积合理范围,但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要保持警惕,充分了解相关信息,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