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闹入刑有哪些规定?


在我国,医闹入刑涉及多方面的法律规定。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医闹。医闹是指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各种途径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的行为。 从法律角度来看,医闹行为可能涉及多个罪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所说的聚众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就属于医闹可能触犯的情形。比如,一些人组织多人在医院内拉横幅、设灵堂、阻塞通道,导致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无法开展,就可能被认定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还有可能涉及寻衅滋事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在医闹场景中,如果有人随意殴打医护人员,或者在医院内故意损毁医疗设备等财物,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对一些轻微的医闹行为进行了规制。该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意味着,即使医闹行为没有达到入刑的标准,也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医闹入刑是通过一系列法律规定来约束和制裁相关行为的。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在遇到医疗纠纷时,都应该通过合法、理性的途径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医闹这种违法犯罪的方式。否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法律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