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防卫行为与第三者法益侵害是怎样的关系?

我之前在遇到不法侵害进行防卫时,不小心伤到了旁边的无辜路人,导致其受了点轻伤。我很担心自己这种防卫行为对第三者造成法益侵害的情况,不知道在法律上是如何认定的,想了解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我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展开 view-more
  • #防卫法益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防卫行为是指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保护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当我们遇到坏人正在伤害我们或者我们的财产时,我们采取的反击措施。而第三者法益侵害,指的是在防卫过程中,对与不法侵害无关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在刑法理论中,对于防卫行为导致第三者法益侵害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如果防卫行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且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可视为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例如,甲被乙追杀,甲在逃跑过程中为了躲避乙,将无辜路人丙推开,导致丙摔倒受伤。甲的行为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得已损害了丙的较小的身体权益,这种情况可能构成紧急避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另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行为导致第三者法益侵害的,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应当承担过失犯罪的责任;如果没有过失,则属于意外事件,不承担刑事责任。例如,甲在遭受乙的暴力袭击时,随手拿起身边的物品反击乙,却不小心砸伤了路过的丙。如果甲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丙造成伤害,但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那么甲可能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而如果甲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预见会砸伤丙,那么就属于意外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防卫行为与第三者法益侵害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第三者法益受侵害的程度、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等因素。同时,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刑法理论,准确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承担的责任。总之,在面对不法侵害进行防卫时,我们既要积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尽量避免对无辜的第三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