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有什么关系?
我在处理税务相关事务时,对‘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这两个概念很困惑。不知道它们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比如在计算税款时,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想了解一下这两者的具体关系。
展开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是税收计算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紧密的联系。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减除各种扣除项目后的余额,这个余额就是用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通俗来讲,它就是你需要交税的那部分收入。比如,个人所得税中,你的工资收入减去各项扣除(像五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等)后的金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则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相应的税率计算出来的纳税人实际需要缴纳的税款金额。它是最终你要交给国家的钱数。 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础,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应纳税额的多少。在税率和其他扣除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越高,应纳税额也就越高。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应纳税额,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同样,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也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确定有明确规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