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区别是什么?
我在处理税务相关事务时,对‘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这两个概念总是搞混。我想知道它们到底有啥区别,比如计算方式、实际应用场景这些方面,希望能有专业的解释让我搞明白。
展开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是税收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它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础。简单来说,就是你在一段时间内赚的钱,扣除掉一些合法的成本、费用等之后剩下的那部分钱,这部分钱才是要拿来计算你该交多少税的依据。例如,在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根据不同的所得类型有明确规定。 应纳税额则是指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额。它是通过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税率得到的具体纳税金额。比如,企业所得税中,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这就是说,在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按照对应的税率,再考虑一些减免、抵免的情况,最终确定要交给国家的税款金额。 综上所述,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税款的基础数值,而应纳税额是最终需要缴纳给国家的税款金额,两者在概念、计算方式和实际意义上都存在明显差异。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