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资源环境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资源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下面为您介绍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方法: 首先是审阅法,它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源环境的文件、记录、合同、报告等资料进行详细审查和研究,以发现问题和线索。比如审计人员会查看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行记录等,通过审阅这些资料,来判断企业是否遵守了相关的资源环境法规和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这为审阅法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观察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审计人员亲自到被审计单位的资源开发利用现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现场等进行实地观察。例如,到矿山企业实地观察采矿作业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观察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等。通过观察,可以直观地了解资源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发现一些在资料中难以反映的问题。这是基于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监督的职责,通过实地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调查法同样重要。审计人员通过询问、函证等方式,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资源环境管理的情况。比如向企业员工询问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向当地环保部门函证企业的环境违法记录等。《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这使得调查法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分析法在资源环境审计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资源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对资源消耗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例如,分析企业不同年度的能源消耗数据,判断其能源利用效率是否提高。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异常情况和潜在问题。 最后是抽样法。由于资源环境审计涉及的范围广、数据多,审计人员通常会采用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比如从企业众多的环保项目中抽取部分项目进行详细审计。抽样法可以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这也是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开展审计工作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