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别人的名义购买房屋会有哪些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用别人的名义购买房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名买房,存在着不少风险。下面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是房屋所有权风险。从法律层面来看,不动产的所有权是以登记为准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意味着,虽然是您出资购买的房屋,但登记在别人名下,从法律上房屋的所有权归名义产权人所有。如果名义产权人将房屋擅自出售给第三人,而第三人并不知道房屋实际出资人是您,并且按照合理价格支付了房款,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那么根据民法典中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第三人就合法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您只能向名义产权人要求赔偿损失,这可能会给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是信用风险。如果名义产权人存在债务纠纷,债权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对其名下的财产进行查封、拍卖等执行措施。而您借名购买的房屋登记在名义产权人名下,很可能会被当作名义产权人的财产被法院强制执行。一旦房屋被执行,您的权益将受到严重损害,您虽然可以向名义产权人追偿,但可能会面临执行困难等问题。 再者是名义产权人反悔风险。在借名买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名义产权人反悔不愿意将房屋过户给您。即便您有出资证明等证据,但如果没有书面的借名买房协议,或者协议约定不明确,在法律诉讼中,您可能会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根据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您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借名买房的事实,如果证据不足,法院可能不会支持您的诉求,导致您无法获得房屋的所有权。 最后是政策风险。借名买房往往是为了规避一些购房政策,比如限购政策、贷款政策等。但政策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后续政策调整,可能会导致您借名买房的行为被认定为违规,从而面临房屋被收回、罚款等处罚。而且,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借名买房这类规避政策行为的监管也可能会更加严格。 为了降低借名买房的风险,建议您签订详细的借名买房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留好出资证明、购房合同等相关证据;定期关注房屋的产权情况等。但总体来说,借名买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在进行此类操作时一定要谨慎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