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做债务担保会有什么风险?


在法律层面,替人做债务担保是指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担保人要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存在着诸多风险。 首先,可能面临债务承担风险。当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时,债权人有权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也就是说,在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直接找担保人要钱,而担保人不能以债务人还有财产为由拒绝。 其次,信用受损风险也不容忽视。如果担保人承担了担保责任,这笔担保债务信息会体现在担保人的个人征信报告中。一旦债务人逾期还款,担保人的信用也会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对担保人今后的贷款、信用卡申请等金融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在一些社会信用体系中,不良的担保记录也可能影响担保人在其他方面的信用评级。 再者,财产损失风险较大。如果债务人没有能力偿还债务,担保人可能需要用自己的财产来偿还。这包括担保人的存款、房产、车辆等。如果担保的债务金额较大,担保人可能会面临巨大的财产损失。例如,担保人可能因为替人担保而导致自己的房产被拍卖用于偿还债务。 另外,追偿困难风险也客观存在。当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但是,实际操作中追偿并不容易。如果债务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或者债务人故意逃避债务,担保人的追偿权可能无法实现。《民法典》第七百条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然而,即使有法律赋予的追偿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 最后,诉讼风险也需要考虑。如果债务人不还钱,债权人可能会将债务人和担保人一起起诉到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担保人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如果败诉,还需要承担诉讼费用等额外的开支。 总之,替人做债务担保存在诸多风险,在决定是否为他人提供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考虑,充分了解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