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的胁迫方法是什么,抢劫犯罪的数额如何计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抢劫罪中胁迫方法的定义。 抢劫罪中的胁迫方法,是指行为人为了使被害人不敢反抗,以便顺利夺取其财物,而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的一种手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吓唬被害人,让他们因为害怕遭受暴力伤害而不得不交出财物。这种胁迫必须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也就是说被害人能感觉到如果不服从,马上就会受到伤害。比如,劫匪拿着刀对着被害人,说“把钱交出来,不然就捅你”,这就是典型的胁迫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构成抢劫罪。这里的胁迫就是我们所说的胁迫方法,它是抢劫罪的重要行为方式之一。 接下来,我们看看抢劫犯罪数额的计算问题。 抢劫犯罪数额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同类型的财物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于货币,一般按照面额计算。如果是外币,则按照犯罪行为发生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机构公布的人民币对该货币的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机构未公布汇率中间价的外币,按照有关部门公布的境内银行人民币对该货币的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或者该货币在境内银行、国际外汇市场对美元汇率,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进行套算。对于物品,要按照其实际价值计算。这里的实际价值通常是指市场价值。比如抢劫了一部手机,就需要根据该手机的品牌、型号、使用情况等因素,确定其在市场上的大致价值。此外,如果抢劫的是存折、信用卡等,已经实际兑现或者使用的部分,计入抢劫数额;尚未兑现或者使用的,不计入抢劫数额,但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抢劫犯罪数额的计算有详细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依据这些规定来准确计算抢劫犯罪的数额。 总之,抢劫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准确认定胁迫方法和计算抢劫数额,对于正确定罪量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