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出庭作证的宣誓词规定是什么?
我最近要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听说出庭作证要宣读宣誓词,我不太清楚这个宣誓词有啥规定,它的内容是固定的吗?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约束呢?想了解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展开


在我国司法程序里,证人出庭作证时宣读宣誓词是一项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增强证人作证的严肃性和责任感。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要求证人在作证之前签署保证书,并在法庭上宣读保证书的内容,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为证人的除外。保证书应当载明据实陈述、如有虚假陈述愿意接受处罚等内容。证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或者捺印。虽然这里没有直接提及“宣誓词”,但签署并宣读保证书的实质和宣誓是类似的。 在刑事诉讼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证人作证,审判人员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审判长认为发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的时候,应当制止。虽然该条文没有明确宣誓词的具体内容,但强调了如实作证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这也为证人宣誓奠定了基础。 对于宣誓词的具体内容,目前并没有全国统一的固定版本。在实践中,不同地区的法院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宣誓词,但总体原则是围绕如实作证、承担伪证责任等核心内容。比如,有的宣誓词可能会表述为“我作为本案证人,保证向法庭如实提供证言,绝无隐瞒、歪曲、增减,如有虚假陈述,愿接受法律的制裁。”这样的宣誓词能够让证人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体现了法律程序的庄严性。 证人在出庭作证时宣读具有法律约束意义的类似宣誓内容,这是保障司法公正、确保证人如实陈述的重要手段,它以相关法律规定为支撑,并且在具体实践中不断规范和完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