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人的范围是怎样的?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在处理犯罪人的刑事处罚时,还能要求其对造成的物质损失进行赔偿。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人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里的被告人自然是首要的赔偿人,也就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当被告人是成年人时,通常由其本人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张三故意毁坏李四的财物,李四就可以在刑事诉讼中向张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赔偿人范围会有所不同。如果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所以此时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就成为赔偿人。例如,未成年人王五打伤了赵六,赵六可以要求王五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如果是单位犯罪,那么实施犯罪行为的单位就是赔偿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单位需要对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进行赔偿。比如,某公司进行合同诈骗犯罪,该公司就要对被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死亡,但是其有遗产可供继承,那么继承其遗产的人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总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人的范围包括实施犯罪行为的被告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犯罪单位以及继承犯罪嫌疑人遗产的人等,具体情况要根据实际案件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