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担保的范围包括哪些?


保证人担保的范围是指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需要承担责任的具体事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保证人担保范围的相关内容。 一般来说,保证人担保的范围可以由保证人与债权人通过合同进行约定。这体现了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也就是说,只要双方的约定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那么这种约定就是有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一条规定,保证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主债权是保证范围的核心内容,它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因合同等法律关系而产生的原本的债权。比如,甲向乙借款 10 万元,这 10 万元就是主债权。 利息则是基于主债权而产生的孳息。利息可以分为法定利息和约定利息。法定利息是按照法律规定的利率计算的利息;约定利息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利率计算的利息,但约定利息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应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当债务人违约时,保证人需要对违约金承担保证责任。 损害赔偿金是指因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时,债务人应向债权人支付的赔偿金额。保证人对于这部分损害赔偿金也需要承担保证责任。 实现债权的费用是指债权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债权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如诉讼费、律师费、差旅费等。这些费用通常是因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产生的,保证人也需要对此承担责任。 如果保证合同中对保证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也就是上述的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都要承担保证责任。 在实际生活中,保证人在提供保证时,一定要仔细审查保证合同中关于保证范围的条款,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范围,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同时,债权人也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范围,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