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车上路出了事故且对方有责任该怎么处理?


当报废车上路出了事故且对方有责任时,处理方式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明确报废车的定义。报废车是指达到国家报废标准,或者虽未达到国家报废标准,但发动机或者底盘严重损坏,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或者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不得上道路行驶。驾驶报废车上路本身就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事故发生后,第一步是报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他们会根据现场的情况、证据等,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来确定事故责任。对于责任的划分,会考虑双方在事故中的过错程度。虽然对方也有责任,但您驾驶报废车上路这一违法行为会对责任划分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驾驶报废车上路的一方通常会承担较为严重的责任,但具体的责任比例仍要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在确定责任后,就是关于赔偿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由于报废车是不能购买保险的,所以如果事故责任认定您这边需要承担一部分赔偿,那么这部分赔偿将由您个人承担。而对方如果有保险,会按照保险合同进行相应的赔偿。 此外,对于驾驶报废车上路这一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条规定,驾驶拼装的机动车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驾驶前款所列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