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买房陷阱有哪些?


在二手房交易中,存在着多种买房陷阱,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产权陷阱。房屋产权情况是二手房交易的核心问题。有些房屋可能存在多个共有人,如果部分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出售房屋,那么这份买卖合同可能会被认定无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零一条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者用途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另外,还有可能存在房屋被抵押、查封等限制交易的情况。如果购买了被抵押的房屋,一旦抵押人无法履行债务,抵押权人有权对房屋进行处置,购房者的权益将受到极大损害。 其次是房屋质量陷阱。一些卖家可能会对房屋的质量问题进行隐瞒。比如房屋存在漏水、墙体裂缝等隐蔽性问题,在看房时不容易被发现。而等到购房者入住后才发现这些问题,卖家可能已经拿到房款,不愿意承担维修责任。虽然在我国《民法典》中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但实际维权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 再者是合同陷阱。部分不良中介或者卖家会在合同条款上做手脚。比如设置一些不合理的违约责任条款,加重购房者的责任;或者对交易流程、付款方式等重要内容表述模糊,导致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争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最后是价格陷阱。有些卖家会故意抬高房价,或者在交易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购房者加价。购房者可能由于对市场行情不了解,而陷入价格陷阱。因此,在购房前,购房者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二手房市场价格走势,对所购房屋进行合理的估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