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二套房的认定在购房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会影响到购房的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关键因素。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二套房的认定标准。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二套房。简单来说,二套房就是指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的,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房贷房。 在我国,二套房的认定主要遵循“认房又认贷”的原则。“认房”,就是指在当地房屋登记系统中,名下已经有一套住房。例如,您之前买了一套房,并且在房管局进行了登记,那么在系统里就能查到您名下有房。“认贷”,则是指在银行的征信系统中,有过购房贷款的记录,不管这个贷款是否已经还清。比如,您曾经贷款买过房,即便后来把房子卖了,贷款也还清了,银行的征信系统里还是会有您的贷款记录。 根据《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贷款人应对借款人执行第二套(及以上)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借款人首次申请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如在拟购房所在地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含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系统,下同)中其家庭已登记有一套(及以上)成套住房的;借款人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一套(及以上)住房,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的;贷款人通过查询征信记录、面测、面谈(必要时居访)等形式的尽责调查,确信借款人家庭已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 具体到不同的情况来看,如果您之前有过贷款买房的记录,不管现在名下是否还有房子,再次贷款买房一般都会被认定为二套房。要是您之前是全款买的房,在房屋登记系统中有记录,再贷款买房同样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另外,如果您在外地有房或者有过贷款记录,在本地买房时也可能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总之,二套房的认定是综合房屋登记情况和贷款记录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的。在购房前,建议您详细咨询当地的银行和房产管理部门,了解具体的认定政策和流程,以便做好购房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