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仿真枪会怎么判刑?


在我国,买卖仿真枪的行为是可能构成犯罪并受到刑事处罚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仿真枪”的概念。根据相关规定,仿真枪是指外形、颜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规定的枪支相同或近似,并且其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他物质,所产生的枪口比动能大于等于0.16焦耳/平方厘米、小于1.8焦耳/平方厘米的器械。 关于买卖仿真枪的定罪和量刑,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依据《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仿真枪是否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枪支”,是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个人或者单位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定罪处罚:(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军用枪支一支以上的;(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 所以,如果买卖的仿真枪经鉴定被认定为枪支,那么就会按照非法买卖枪支罪来进行定罪量刑。一般情况下,非法买卖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达到一定的数量标准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就会面临更重的刑罚。 此外,这里的“买卖”包括购买和出售的行为,无论是为了自用、转卖获利,还是出于其他目的,只要实施了买卖仿真枪且被认定为枪支的行为,都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因此,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勿进行买卖仿真枪这类可能违法犯罪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