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车肇事逃逸会怎么判刑?


在探讨报废车肇事逃逸如何判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肇事逃逸,简单来说,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而报废车,是指达到国家报废标准,或者虽未达到国家报废标准,但发动机或者底盘严重损坏,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或者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条规定,驾驶拼装的机动车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驾驶前款所列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出售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的,没收违法所得,处销售金额等额的罚款,对该机动车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理。 而关于肇事逃逸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当涉及报废车肇事逃逸时,具体的判刑会根据事故造成的后果来判定。如果只是造成轻微的财产损失或者人员轻微伤,尚未构成犯罪的,除了要承担驾驶报废车的罚款和吊销驾驶证处罚外,还会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要是事故造成了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又有逃逸情节的,就会按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条款来量刑,即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要是因为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那量刑就会更重,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总之,报废车肇事逃逸的判刑是一个综合考量事故后果、逃逸情节等多方面因素的过程。无论如何,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停车,积极救助伤者,并配合警方的调查,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