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发生后需要去结账吗?
我和医院发生了医患纠纷,现在心里很纠结要不要去结账。一方面觉得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不应该这么轻易结账;另一方面又担心不结账会有法律风险。想问问在这种医患纠纷的情况下,到底要不要去结账呢?
展开


在医患纠纷发生后是否需要去结账,需要从不同角度来分析。 从法律层面来说,患者接受了医疗服务,就有支付相应医疗费用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规定,患者到医院就医,实际上和医院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医院按照约定为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患者就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费用。这就好比我们去餐厅吃饭,享受了餐厅提供的食物和服务,就要支付餐费一样。 然而,当发生医患纠纷时,如果患者认为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比如误诊、治疗不当等,患者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可以直接拒绝支付医疗费用。患者可以在支付费用后,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来解决纠纷。如果最终认定医院存在过错,医院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返还部分或全部医疗费用等。 如果患者直接拒绝支付费用,医院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追讨费用,比如发送催款通知、将患者的欠费信息纳入信用记录等。在极端情况下,医院还可能会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向法院起诉要求患者支付费用。 所以,在医患纠纷发生后,建议患者不要盲目拒绝结账。可以先和医院进行沟通,了解费用的明细和产生的原因。如果对诊疗过程有疑问,可以要求医院进行解释,同时可以通过复印病历等方式保留相关证据。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可以寻求卫生行政部门等第三方的调解,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