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哪些情况不属于无因管理?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帮别人做事的情况,但不确定是不是无因管理。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哪些情况是明确不属于无因管理的呢?我希望了解这些情况的界定,好判断自己的行为性质。
展开 view-more
  • #无因管理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无因管理,通俗来讲,就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规定:“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不属于无因管理的情况。首先,违法事项不能构成无因管理。比如,帮别人隐匿、窝藏赃物等行为,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肯定不能算无因管理。这种行为本身就不合法,法律不会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去管理他人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对这类违法犯罪行为都有明确的惩处规定,所以不可能将其认定为无因管理。 其次,单纯的道德、宗教等层面的行为也不属于无因管理。像基于道德风尚为他人办丧事、照顾孤寡老人等,这些行为更多是出于道德、情感等因素,并非是为了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进行的事务管理。虽然这些行为值得赞扬,但不符合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因为无因管理强调的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务管理行为,而不是单纯的道德行为。 再者,如果是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也不是无因管理。例如,警察救助被害人、消防员灭火等,这些都是他们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必须要做的事情,是有法定的义务在身,所以不能构成无因管理。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了他们的职责和义务。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管理人管理事务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避免他人利益受损。比如,为了自己通行方便而修缮与邻居共用的道路,这种主要是为了自己利益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无因管理。无因管理的核心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如果主要是为了自己,就不符合这一要求。 另外,在明知是他人事务但以自己名义进行管理的情况下,也不构成无因管理。无因管理要求是以管理他人事务为目的,如果以自己名义,就与无因管理的本质相违背。比如,将他人的物品当作自己的物品进行处理,这种情况显然不属于无因管理。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