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案件的来源有哪些?


税务稽查案件来源是指税务机关获取需要进行稽查的案件线索的途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常见的税务稽查案件来源: 1. 检举案件:这是指单位和个人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向税务机关进行检举而产生的案件。比如,公司内部员工发现公司存在偷税漏税行为,向税务机关举报。依据《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税务机关会对检举内容进行受理和调查。检举案件为税务机关查处税收违法行为提供了重要线索。 2. 上级交办案件:上级税务机关将特定的税务稽查任务交给下级税务机关办理。上级交办的案件通常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复杂性或代表性的案件。例如,涉及重大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或者是涉及较大金额的税收违法嫌疑等。这种交办是税务系统内部的工作安排,体现了对特定案件的重视和统一管理。 3. 部门转办案件:其他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涉及税收违法行为的线索,并将其转交给税务机关处理。比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登记、年检等工作中,发现企业存在可能涉及税务违法的情况,将相关信息转递给税务机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有助于更全面地打击税收违法行为。 4. 征管部门移交案件:税务征管部门在日常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在异常情况,经评估、核查后认为需要进一步稽查的,将案件移交给稽查部门。例如,征管部门在对企业纳税申报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企业存在长期零申报但经营情况正常等异常现象,就可能将案件移交稽查。 5. 协查案件:主要是在税收征管和稽查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之间就涉及同一税收违法案件或相关联案件进行协作检查。当一个地区的税务机关在查处案件时,发现涉案线索涉及其他地区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就会向相关地区税务机关发出协查请求。协查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形成打击税收违法的合力。 6. 自选案件: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数据、税收风险分析等自主选取的稽查对象。税务机关会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和筛选,对于存在较高税收风险的纳税人确定为稽查对象。这体现了税务机关主动出击,加强税收征管和监督的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