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有哪些政策法规?


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是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依据。以下为您介绍一些我国特殊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该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同时,该法还强调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为特殊群体在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性提供了保障。简单来说,就是不论孩子身体、智力等方面是否有特殊情况,都有权利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特殊教育也有重要规定。其中第十九条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这就意味着,特殊儿童既可以进入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有条件的也可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而且普通学校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残疾人教育条例》更是专门针对残疾人教育制定的法规。它全面涵盖了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以上教育等各个阶段,对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方针、办学渠道、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例如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所在单位和社会应当对残疾人开展扫除文盲、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其他成人教育,鼓励残疾人自学成才,为残疾人接受终身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比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这些政策文件提出了提升特殊教育水平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包括提高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等,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