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违约金过高的标准是什么?
我签了一份合同,里面规定的违约金数额特别高。我担心如果自己不小心违约,要赔一大笔钱。我想知道法律上对于合同里违约金过高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什么样的情况算违约金过高呢?
展开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违约金是保障合同双方遵守约定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有时候,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数额可能过高,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违约金过高的标准是什么。 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它的作用主要是补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同时也有一定的惩罚违约方的功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那么,如何判断违约金是否“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曾提出,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一般来说,当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时,可能会被认定为“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不过,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具体案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 比如,在买卖合同中,如果卖方延迟交货,给买方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包括因延迟交货导致的生产停滞、额外的仓储费用等。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远远超过了这些实际损失,买方又提出了调整违约金的请求,法院就可能会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判断和调整。 在判断合同中违约金是否过高时,需要以实际损失为基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果当事人认为违约金过高,可以通过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调整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