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的标准是什么?
我是一名公职人员,最近听说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我有点担心自己的情况,想了解下在法律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的标准到底是怎样规定的,超过多少会涉及犯罪呢?
展开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它主要针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状况。下面我们详细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首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这里的“国家工作人员”,就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像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等。 关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的标准,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也就是说,当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达到30万元以上,而本人又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时候,就可能会被认定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这里提到的“差额特别巨大”,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数额,但在司法实践中,通常是远远高于30万元这个立案标准的。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应当保持财产来源的透明度和合法性。如果财产与合法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要及时留存好相关的收入证明和支出凭证等材料,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说明财产来源的合法性。这样既可以避免自身陷入法律风险,也有助于维护公职人员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