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分为哪几个步骤?

我最近遇到了行政处罚的事儿,想知道行政处罚在决定的时候有哪些步骤,自己也能心里有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想了解清楚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不知道能不能给详细讲讲。
展开 view-more
  • #行政处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的步骤和方式,这一程序对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我国《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立案阶段:当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时,就会决定作为行政案件进行调查处理。立案是行政处罚的起始环节,标志着行政机关正式启动对违法行为的调查程序。比如市场监管部门接到消费者对某商家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举报后,经初步审查认为有违法事实存在且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就会立案。 调查取证阶段:立案后,行政机关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例如,环保部门在调查企业排污超标案件时,会现场检查企业的生产设备、排污口,收集水样进行检测,询问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员工等。 告知阶段: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这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当事人有机会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比如交通管理部门在对驾驶员作出罚款、扣分的处罚决定前,会向驾驶员说明其违法的事实(如闯红灯)、处罚的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条款)以及驾驶员享有的权利。 当事人陈述和申辩阶段: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给予更重的处罚。例如,企业对环保部门拟作出的处罚决定有异议,认为检测结果不准确,提供了自己的检测报告作为证据,行政机关就应当对该证据进行复核。 听证阶段(如果适用):对于一些较重的行政处罚,如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听证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听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对案件事实、证据、适用法律等进行质证和辩论。比如某企业被市场监管部门拟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要求听证,在听证会上,企业可以提出自己不应被吊销执照的理由和证据,与行政机关进行面对面的辩论。 作出处罚决定阶段: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和证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等内容。 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