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赔偿的步骤是什么?


医疗事故赔偿一般有以下几个重要步骤。 首先是医疗事故的鉴定。医疗事故鉴定是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事故等级的关键环节。当患者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接着是收集相关证据。证据是维权的关键,患者需要收集与医疗事故相关的各种证据,比如病历资料,它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过程等信息,是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的重要依据;还有检验报告,能反映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的情况,辅助判断医疗过程是否合理;此外,证人证言也很重要,如果有其他了解情况的人可以提供相关证言,也有助于证明医疗事故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患者要妥善保存好这些证据,以便在后续的赔偿过程中使用。 然后是与医疗机构协商。在确定为医疗事故并收集好证据后,患者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赔偿事宜。双方可以就赔偿的金额、赔偿方式等进行沟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协商过程中,患者要明确自己的诉求,合理提出赔偿要求。 若协商不成,就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第三方调解可以是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也可以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等。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医患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则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它可以公正、公平地对医疗事故赔偿纠纷进行调解。 最后,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患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患者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法院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立案、审理、判决等。在诉讼过程中,患者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