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增持与回购的区别及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股票增持和回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为你详细解释它们的区别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方式。 首先来看看股票增持和回购的区别。股票增持指的是股东或相关人员增加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数量。通常是股东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看好,认为股票价格有上涨空间,所以通过购买更多的股票来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例如,公司的高管觉得公司的新产品即将推出,会带来业绩的大幅提升,就可能会增持公司股票。而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回购的目的可能有很多,比如稳定股价、优化股权结构等。当公司股价被低估时,公司可能会进行回购操作,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股票数量,从而提升每股的价值。 在会计处理方面,对于股票增持,从增持方的角度来看,如果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当增持达到一定比例,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如果是短期的股票增持,一般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股票回购,公司回购股票时,按回购股份的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冲减股本,按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冲减股本溢价,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回购股份作为库存股核算,库存股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备抵科目。回购股份在注销或者转让之前,以库存股形式存在,不参与利润分配等事项。 综上所述,股票增持和回购在概念、目的上存在明显区别,相应的会计处理也根据不同的准则和情况进行规范操作。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投资者和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相关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