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是如何适用法律的?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旨在明确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行为在刑事法律层面的认定和处罚标准。下面为您详细解读。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就是凭空虚构一些让人感到恐惧、害怕的信息,比如编造商场里有炸弹、飞机上有危险物品等虚假内容。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是指明明知道这个信息是假的,还主动去传播它,让更多的人知道。
根据该解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那么,怎样才算“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呢?解释中也有明确规定。比如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造成行政村或 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等等,都属于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
此外,如果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这体现了法律的严谨性和对不同犯罪情形的综合考量。总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不仅会造成社会的恐慌和混乱,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编造、不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客户欠款是否可以以公司名义起诉?
试用期辞职了,公司不给工资该怎么办?
民法典中离婚后财产分配该如何执行?
喝酒打人致轻伤法律怎么判,赔偿多少钱合适?
酒驾交强险会上浮吗?
抢劫商铺量刑多少年?
港人在内地买医保需要什么条件?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是否属于私人控股?
先结婚后登记对小孩出生有影响吗?
商标注册必须是公司吗?
如何举报公司?
夫妻双方一方不同意离婚该怎么办?
二号检察建议公告送达不规范怎么办?
个人独资企业需要交哪些税?
起诉离婚时孩子需要上法庭吗?
征地补偿款太少该怎么办?
自家安装的监控派出所可以查吗?
老公结婚前全款买的房,我再买算二套房吗?
有人溺水见死不救是否犯法?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