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有哪些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处理民间借贷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下面为您详细解读其中的一些关键规定。 首先是关于民间借贷的定义。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个人之间、企业之间或者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借钱行为都属于民间借贷。依据该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其次是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问题。该规定明确了几种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例如,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等。合同无效意味着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依据规定第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再者是关于民间借贷的利率问题。规定对民间借贷的利率设定了司法保护上限。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一规定旨在防止过高的利息加重借款人的负担,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依据该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另外,规定还对民间借贷的举证责任、保证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在举证责任方面,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在保证责任方面,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总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全面规范了民间借贷的各个方面,对于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您遇到民间借贷纠纷,可以依据这些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