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盈余管理手段及建议有哪些?

我在一家公司负责财务相关工作,最近公司管理层希望对盈余管理进行优化。我不太清楚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有哪些,以及对应的合理建议。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方法,避免在盈余管理过程中触犯法律红线。
展开 view-more
  • #盈余管理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盈余管理的手段以及相应的建议。 首先,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例如,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上,企业可以选择直线法或者加速折旧法。采用直线法,每期折旧额相对固定;而加速折旧法前期折旧额较大,后期较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企业应当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这就给了企业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但也要求企业在变更时要遵循相关规定并进行充分披露。 二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费用来调节利润。比如,在销售商品时,如果企业在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时就确认收入,就会虚增当期利润。《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条件和时间,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条件来确认收入。同样,对于费用的确认,也需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随意提前或推迟。 三是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企业可以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利润。例如,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向关联方销售商品,或者以低于市场价格从关联方购买商品,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36 号——关联方披露》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做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等信息,以保证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针对这些盈余管理手段,我们也有相应的建议。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部门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定期审计,检查是否存在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企业管理层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而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 从监管角度来看,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查频率和深度,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减少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提高自身的财务分析能力,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利润指标。要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关联交易情况等,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要关注企业的信息披露情况,对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或者存在疑问的企业要保持警惕。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企业、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等多个方面。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要在法律和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