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补充责任比例是多少?


在法律领域中,侵权责任补充责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所谓侵权责任补充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在直接责任人无法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时,补充责任人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它和连带责任不同,连带责任中每个责任人都有义务对全部债务负责,而补充责任是有先后顺序的,先由直接责任人承担责任,不足部分再由补充责任人承担。 然而,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侵权责任补充责任的具体比例。这是因为侵权案件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比例去涵盖所有情形。法院在判定补充责任比例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从过错程度方面来看,如果补充责任人的过错程度较轻,那么其承担的补充责任比例也会相对较低。例如,在一些场所,管理者只是存在轻微的管理疏忽,如商场地面有少量水渍未及时清理,导致顾客滑倒受伤,而直接侵权人是造成顾客摔倒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下商场作为补充责任人,过错程度相对较小,承担的补充责任比例可能就较低。 原因力大小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原因力是指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所起的作用大小。如果补充责任人的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起到的作用较小,那么其承担的补充责任比例也会相应降低。比如,在一个学校侵权案件中,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对学生实施侵权行为,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安全管理漏洞,但主要原因是校外人员的侵权行为,学校的原因力相对较小,其承担的补充责任比例也会受到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权责任应当根据行为人的过错程度和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定。虽然没有直接针对补充责任比例的条文,但这些基本原则为法院判定补充责任比例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上述因素,综合判断补充责任人应当承担的补充责任比例。所以,侵权责任补充责任比例需要根据具体的侵权案件,由法院进行综合判断和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