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必须报警的情况有哪些?
我开车在路上,不太清楚发生事故后什么情况必须报警。之前遇到小刮擦就私下解决了,但又怕有些情况不报警会有麻烦。想了解下,在交通事故里,到底哪些情况是必须要报警处理的呢?
展开


在交通事故中,有些情况必须报警处理,这不仅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是维护交通秩序的必要措施。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必须报警的情况: 首先,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必须报警。死亡事故很容易理解,就是事故导致有人死亡的情况。而伤人事故,指的是事故造成人员受伤,不管伤势轻重,只要有人受伤就应当报警。因为涉及人员伤亡的事故往往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的交警进行现场勘查、调查取证,以确定事故责任,同时伤者也需要及时的医疗救治和后续的赔偿处理,报警能确保这些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报警:一是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也就是没有驾照或者驾照过期、被暂扣等情况。这种情况下,驾驶人不具备合法驾驶资格,其驾驶行为本身就违法,发生事故后报警能让交警依法处理。二是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酒驾、毒驾是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行为,报警后交警可以对驾驶人进行检测,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三是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车辆无法移动会影响交通秩序,报警后交警可以及时安排拖车等措施,保障道路畅通。四是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这种情况涉及公共财产损失,需要交警进行处理和定损。 最后,如果各方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也应当报警。因为当双方对事故的事实和责任划分存在分歧时,自行协商很难达成一致,报警后交警可以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情况,依法作出事故责任认定,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总之,在交通事故中遇到上述情况时,一定要及时报警,依靠交警部门的专业处理,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通秩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