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案是否一定要先刑后民?
我遇到了交通肇事的情况,肇事者可能涉及刑事责任,我这边想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但听说交通肇事案得先刑后民,我就想问问是不是一定得这样,能不能先进行民事诉讼拿到赔偿呢?
展开


在交通肇事案中,并不一定必须遵循“先刑后民”的原则。 “先刑后民”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如果发现涉嫌刑事犯罪,且该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确认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责任承担,那么法院应裁定中止审理,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 对于交通肇事案件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体现了在某些情况下“刑民并行”或者在刑事程序中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先进行刑事程序。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被害人认为通过单独的民事诉讼能够更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选择先启动民事诉讼程序。比如,在一些交通肇事案件中,刑事责任的认定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过程,而被害人急需获得赔偿用于治疗伤病等情况,此时就可以先通过民事诉讼来主张权利。所以,交通肇事案不一定非要先刑后民,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