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是多久以及理赔程序是怎样的?


首先来说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一般诉讼时效是三年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当事人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之日开始计算,在这三年时间内,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说,交通事故发生后,你当时就知道对方撞了你,你的权益受到侵害,那么这个三年的时效就开始计算了。 这里还有个情况,如果在这三年期间,受害人向侵权者主张过权利,那么时效就从最后一次主张权利之日重新开始计算。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不过要注意,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当然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接着讲讲交通事故理赔的程序。 第一步,事故发生后,要立刻采取行动。各方车辆应停在原地,保留好事故现场,这很重要,现场的各种情况对于后续划分责任有很大帮助。同时要立即向保险公司和交警部门报案。 第二步,交警部门到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并且可能会暂扣事故车辆、驾驶证和行驶证。之后交警部门会根据事故情况作出责任判断,并向当事人各方送达责任认定书,明确各方在事故中的责任。 第三步,医生会对伤者进行检查,出具病历和诊断证明,并决定伤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与此同时,要将车辆送抵定损中心并通知保险公司,及时对车辆损失进行定损。 第四步,等伤者治疗结束后,有两种途径可以选择。一种是到交警大队申请办理赔偿调解手续;另一种是直接到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步,如果选择调解,在调解成功后,付清相关费用,收集索赔资料交保险公司办理索赔手续。保险公司收到齐备索赔单证后进行理算,确定最终的赔付金额,最后财务人员会把赔款划拨到车主指定帐户。如果是选择诉讼,那么就按照法院的诉讼流程走,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各方可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不成由法院依法判决。若负有赔偿义务的一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载明的赔偿,求偿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相关概念: 被扶养人: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事故所在省上一年度城镇或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