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调解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进行调解,是解决纠纷、确定赔偿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调解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调解的自愿性和合法性原则。自愿性意味着调解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愿的表达,任何一方都不能被强迫参与调解。合法性则要求调解的过程和结果都要符合法律规定。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应当遵循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也就是说,调解协议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证据是确定事故责任和赔偿金额的关键。在调解前,当事人应当收集事故现场的照片、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医疗费发票、误工证明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您在调解中更准确地主张自己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可能会在调解中处于不利地位。 再者,了解赔偿项目和标准是很重要的。交通事故的赔偿项目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不同的赔偿项目有不同的计算标准。例如,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调解时,要依据这些法律规定,合理确定赔偿金额。 另外,签订调解协议时要谨慎。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达成的一致意见,具有法律效力。在签订协议前,要仔细阅读协议的条款,确保协议内容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法律规定。协议中应当明确赔偿的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重要信息。如果对协议的条款有疑问,应当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一旦签订了调解协议,双方都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要注意调解的时间限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期限为10日。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送交各方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