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土地须经过哪些转让程序?
我手里有一块划拨土地,现在想把它转让出去,但不知道具体要走哪些程序。我担心如果程序不对,会出现法律问题。所以想了解下,划拨土地转让到底要经过哪些程序呢?
展开


划拨土地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与出让土地不同,划拨土地的转让受到更严格的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 具体来说,划拨土地转让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首先是申请。土地使用者持有关证件,向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申请。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进行审查,符合转让条件的,会组织进行地价评估。评估地价是确定土地转让价格的重要依据,会根据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等因素来综合确定。 然后签订出让合同。地价评估后,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确定出让金数额等条件,受让方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出让合同。受让方按照出让合同约定缴纳出让金等费用后,办理土地登记手续,领取土地使用证,完成土地转让。 此外,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具体程序和要求上有所差异。所以在进行划拨土地转让时,最好咨询当地的土地管理部门,以确保转让程序合法合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