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公司的员工会受到怎样的处理?


在探讨网络诈骗公司员工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理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在判断员工是否担责以及担责程度时,关键要看员工在公司诈骗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一般分别对应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 对于网络诈骗公司的员工,如果员工完全不知情,也就是主观上没有参与诈骗的故意,那么通常不会被认定为犯罪。例如,有的员工只是负责公司的后勤保障工作,如打扫卫生、采购办公用品等,对公司的诈骗业务并不了解,这类员工一般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如果员工明知公司在实施诈骗行为,却仍然参与其中,那就可能构成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区分主犯和从犯。主犯是指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主犯,会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比如,公司的老板、主要负责人等,他们制定诈骗方案、组织实施诈骗活动,就属于主犯。 从犯则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的处罚相对主犯会轻一些。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网络诈骗公司中那些按照上级指示进行诈骗操作,但并非核心决策人员的员工,通常会被认定为从犯。 此外,即使员工参与诈骗的数额未达到犯罪标准,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所以,参与诈骗但情节较轻的员工,可能会受到治安处罚。 综上所述,网络诈骗公司员工的处理结果要根据其主观故意、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诈骗数额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如果发现所在公司存在诈骗行为,员工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以避免自己陷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