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有哪些类型?
医疗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因对治疗方案与治疗结果有不同的认知而导致的纠纷等。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医疗纠纷的常见类型。
医疗合同纠纷。这主要是围绕医疗服务合同产生的纠纷。医疗服务合同是医方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患者支付医疗费用的合同。比如,医院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为患者安排手术,或者患者拒绝支付已经接受的医疗服务费用等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相关规定,合同双方都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医院没有履行合同义务,患者可以要求其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责任;若患者不支付费用,医院也有权通过合法途径追讨。
医疗侵权纠纷。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医疗纠纷类型,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纠纷。例如手术中医生操作失误,导致患者身体受到额外伤害,或者用药错误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对医疗损害责任作出了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当患者使用了有缺陷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而受到损害时,就会引发此类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医疗美容纠纷。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医疗美容行业也日益火爆,由此产生的纠纷也逐渐增多。这类纠纷既可能涉及医疗美容机构的服务质量问题,如美容手术效果未达到约定标准;也可能涉及医疗安全问题,如因操作不当导致患者身体受损等。处理这类纠纷同样可以依据《民法典》以及相关的医疗美容行业法规。
医疗伦理纠纷。主要涉及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是否遵守医疗伦理规范,如是否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等。例如,医生在进行手术前,没有向患者或其家属充分说明手术的风险和替代方案,导致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并产生不良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