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行为的类型有几种?


专利侵权行为指的是在专利权的有效期限内,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其专利的行为。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专利侵权行为的几种常见类型。 首先是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这是比较直接的一种侵权方式,也就是说,没有得到专利所有者的允许,擅自去生产制造拥有专利的产品。比如,甲公司拥有某款新型电子产品的专利,乙公司在未获得甲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就开始生产同款电子产品,那么乙公司的这种行为就属于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侵权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 其次是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这里强调“故意”,如果使用者不知道该产品是侵权产品而进行使用,一般不构成侵权。但如果明知该产品是未经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还继续使用,那就构成侵权了。例如,丙知道某设备是侵权制造的专利产品,但为了降低成本仍然使用该设备进行生产,丙的行为就属于侵权。 再者是许诺销售、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许诺销售”是指以做广告、在商店橱窗中陈列或者在展销会上展出等方式作出销售商品的意思表示。只要有许诺销售或者实际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且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就构成侵权。比如,丁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销售某专利产品的广告,即使还没有实际销售出去,也构成了许诺销售的侵权行为。 还有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产品的行为。如果没有得到专利权人的许可,将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从国外进口到国内,同样属于侵权行为。例如,戊公司未经许可从国外进口了一批专利药品到国内销售,这就侵犯了该药品专利权人的权益。 最后是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在非专利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记,或者在广告等宣传材料中谎称自己的产品是专利产品等。比如,己企业在自己生产的普通日用品上标注了他人的专利号,误导消费者认为该产品是专利产品,这就是典型的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下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专利侵权行为有多种类型,了解这些类型有助于专利权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让其他市场主体避免陷入侵权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