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应纳税所得额有哪三种类型?

我在处理税务相关事务时,对‘应纳税所得额’不太理解,想知道它具体有哪三种类型,这些类型在实际纳税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对纳税金额的计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应纳税额
  • #综合所得
  • #经营所得
  • #偶然所得
  • #税务类型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以下为您介绍应纳税所得额的三种类型: 一是综合所得。它涵盖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项。简单来说,就是您通过工作、提供劳务、创作作品以及转让特许权等方式获得的收入。在计算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比如小李全年工资收入10万元,专项扣除等各项扣除共计3万元,那么他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0万 - 6万 - 3万 = 1万元。 二是经营所得。经营所得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等。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式为,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例如小张经营一家小商店,一年的收入总额是50万元,成本、费用和损失共计40万元,那么他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50万 - 40万 = 10万元。 三是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是个人出租不动产、机器设备等取得的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是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等财产取得的所得;偶然所得是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对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同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相关规定。比如小王获得利息收入5000元,那么这5000元就是他此项的应纳税所得额。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