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犯未满十八周岁,从犯会重判吗?


在我国的司法体系中,对于主犯未满十八周岁时从犯是否会被重判这个问题,需要从不同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主犯和从犯的概念。主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他们往往是犯罪的策划者、组织者或者主要实施者。而从犯则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是基于从犯在犯罪中的作用相对较小,所以在量刑时会给予相对宽大的处理。 其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因为未成年人在心智和认知上尚未完全成熟,其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相对较弱。 回到主犯未满十八周岁从犯是否会重判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从犯的量刑是依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并不会因为主犯是未成年人而加重处罚。司法机关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从犯参与犯罪的程度、所起的作用、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按照法律规定对从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例如,在一个盗窃案件中,主犯是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他策划并实施了主要的盗窃行为,而从犯只是帮忙望风。在这种情况下,从犯本身在犯罪中起的是辅助作用,按照法律规定会从轻处罚,不会因为主犯是未成年人而改变从犯从轻处罚的原则。所以,主犯未满十八周岁这一情况不会导致从犯被重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