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故意损毁他人财物有哪些情形?
我在生活中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种情况属不属于非故意损毁他人财物。也不清楚非故意损毁他人财物具体都包含哪些情形,想了解一下,这种情况在法律上是怎么界定和处理的。
展开


非故意损毁他人财物,简单来说,就是并非出于主观故意而导致他人财物受到损坏的情况。根据《刑法》第275条规定,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故意毁财物;二是财物须为不属于自己所有的公私财物;三是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缺乏其中任何一个基本条件,一般情况下不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从这个角度出发,非故意损毁他人财物就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形:首先,毁坏的是自己的财物的行为,不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因为法律规定的是损毁“他人财物”。其次,虽然损毁了他人财物,却没有达到数额较大或者不具备其他严重情节的,一般情况下不能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例如不小心打破了别人一个普通杯子,可能就不构成犯罪。另外,在一些意外事件或者不可抗力导致的财物损毁情况中,也可能属于非故意损毁他人财物。比如因为突发的自然灾害,导致自家房屋倒塌压坏了邻居的物品。再比如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合法行为过程中,不慎造成他人财物损毁的,通常也不构成故意损毁他人财物。像为了躲避即将撞上的车辆,不得已撞坏了路边商家的摊位。在判断是否属于非故意损毁他人财物时,关键要依据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状态以及财物损毁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相关概念:(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正当防卫:指针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所采取的用以制止该不法侵害的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