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保证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婚内保证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分情况来看。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婚内保证书。简单来说,婚内保证书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为了保证自身的某些行为符合另一方的期望,而向对方出具的书面承诺。 从法律角度分析,判断婚内保证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其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如果婚内保证书的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签订的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这样的婚内保证书一般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例如,保证书里约定一方在婚姻期间若实施家庭暴力,就给予另一方一定的经济补偿。这种约定通常是有效的,因为它既体现了双方的真实意愿,又不违反法律规定。 然而,如果婚内保证书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该保证书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比如,保证书中约定限制一方基本人身权利,像限制一方的婚姻自由权,规定一方不得提出离婚,这样的条款就是无效的。因为婚姻自由是我国《民法典》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任何限制婚姻自由的约定都是不合法的。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保证书中的内容显失公平,可能会影响其部分条款的效力。比如,一方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订了保证书,那么受胁迫的一方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综上所述,婚内保证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考虑其内容和签订的具体情况。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