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定金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


口头定金合同是指当事人以口头形式就交付定金达成的约定。要弄清楚它的效力如何,得先了解定金合同的相关概念。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定金合同是一种从合同,它依赖于主合同的存在而存在。比如,你和对方签订了一个买卖合同,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你们约定了定金,这个定金合同就是从属于买卖合同的。 在我国法律中,对于口头定金合同的效力有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这说明口头形式也是合同订立的合法形式之一,所以口头定金合同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 不过,口头定金合同要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定金合同是实践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也就是说,光嘴上说交定金不行,得实际把定金交付给对方,定金合同才真正成立。比如,你和对方口头约定了定金,但你一直没把钱给对方,那这个定金合同就还没成立。其次,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例如,主合同标的额是100万,那定金最多只能约定20万,如果你们口头约定了30万的定金,那多出来的10万就不产生定金的效力。 然而,口头定金合同也存在一些风险。因为它没有书面证据,一旦发生纠纷,举证会比较困难。比如,你说交了定金,对方说没交,又没有书面记录,这时候就很难证明你的说法。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涉及定金合同的时候,最好还是采用书面形式,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写下来。这样,即使以后出现纠纷,也有证据可依。总之,口头定金合同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要谨慎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