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间的委托炒股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在探讨个人间的委托炒股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委托炒股合同的概念。委托炒股合同,简单来说,就是一方(委托人)把自己的资金交给另一方(受托人),让受托人用这些资金去进行股票交易操作的一种协议。 判断个人间的委托炒股合同是否有效,要从多个方面来考量。一般情况下,如果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也就是双方都是自愿签订这个合同,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情况,而且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这个合同通常是有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个人间的委托炒股合同如果满足这些条件,就会被法律认可。 然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会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况。比如合同中约定了保证本息固定回报、保证本金不受损失等类似条款,这类条款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股票投资本身具有风险性,这类保底条款违背了基本的经济规律和资本市场规则。根据《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证券市场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保底条款通过保证本息固定回报、保证本金不受损失等方式,免除了委托人应承担的投资风险,这种条款违背了市场基本规律和资本市场规则,应认定无效。如果合同中的保底条款无效,并不必然导致整个委托炒股合同无效,合同其他部分仍然可能有效。 此外,如果受托人不具备相应的证券投资咨询资格,却以专业的投资顾问身份与委托人签订合同,这种行为可能违反了《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合同也可能因此被认定为无效。 所以,个人间的委托炒股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合同的具体内容和签订情况,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来综合判断。在签订委托炒股合同之前,建议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