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机关使行政行为丧失效力的方式有哪几种?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当行政行为存在违法、不合理等情况时,有权机关会采取一些方式使其丧失效力。下面详细介绍有权机关使行政行为丧失效力的几种常见方式。
首先是撤销。撤销是指有权机关对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取消其效力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职权的;滥用职权的;明显不当的。简单来说,如果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证据不充分、用错了法律、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或者超越了自己的权力范围、滥用权力,以及行为明显不合理,那么这个行政行为就可能会被撤销。例如,行政机关在没有充分调查取证的情况下,就对一家企业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企业提起行政诉讼后,法院经审理发现证据不足,就可能判决撤销该行政处罚决定。
其次是变更。变更是指有权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内容进行改变,使其失去原有的效力,以新的内容产生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行政处罚明显不当,或者其他行政行为涉及对款额的确定、认定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比如,行政机关对某商家的罚款数额明显过高,与商家的违法行为情节不相符,法院在审理后可以直接判决变更罚款数额,原罚款决定的效力就会因变更而部分丧失。
最后是确认无效。确认无效是指有权机关对存在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的行政行为,直接宣告其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例如,一些根本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或者行政行为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这种情况下,行政行为就是无效的。一旦被确认无效,该行政行为就相当于从来没有存在过,不会对当事人产生任何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有权机关使行政行为丧失效力主要有撤销、变更和确认无效这几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法律依据。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生产有毒食品罪既遂会判多久?
损坏他人财物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实刑吗?
中介不退押金报警是否有用?
男方赌博成瘾离婚会怎么判?
成套外观专利怎样认定侵权?
婚内男方不给孩子抚养费犯法吗
醉驾要坐牢吗,坐牢都需要干什么?
开普票需要客户提供什么资料?
异地医保能报销多少医疗费用?
出租车驾驶员年龄最新规定是什么?
老人当月死亡当月的养老金是否可取?
农村建房是否需要邻居签字同意?
保释出来了是否可以出省?
没有结婚能去办理离婚吗?
继续履行是否属于违约责任?
逃逸停车费的法律责任是怎样的?
盗窃罪有哪几种形态?
行政复议程序及要求是怎样的?
雇佣合同是否适用于公司或私人企业?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