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调解有哪些方式?


医疗纠纷调解是一种解决医患双方矛盾的有效途径,它能避免双方陷入耗时耗力的诉讼程序,以较为平和的方式解决争议。以下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医疗纠纷调解方式: 人民调解:这是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中立第三方来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调解员通常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依据《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在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调解委员会受理后,会安排调解员了解纠纷的具体情况,组织双方进行协商,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程序灵活、成本低,而且调解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行政调解:由卫生行政部门主持进行调解。卫生行政部门熟悉医疗行业的相关规定和流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应医患双方当事人的请求,对医疗事故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进行调解。行政调解一般会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结果,确定赔偿等事项。其优势在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调解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可能会让患者觉得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存在一定关联,影响调解的公正性。 仲裁调解:医患双方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调解。仲裁具有专业性和保密性的特点,仲裁员通常是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医疗知识的人员。仲裁调解遵循《仲裁法》的相关规定,仲裁机构作出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不过,仲裁需要双方事先约定仲裁条款,而且仲裁费用相对较高。 自行和解:这是医患双方直接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方式。自行和解最大的优点是自主性强、效率高,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协商解决方案。但这种方式需要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和一定的沟通能力,如果双方分歧较大,可能难以达成和解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