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属于欺诈?
我在和别人做交易的时候,感觉对方的有些做法不太对劲,怀疑是欺诈行为,但又不太确定。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哪些行为是明确属于欺诈的呢?了解这些能让我在交易中更好地保护自己权益。
展开


欺诈,简单来说,就是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让另一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且基于这个错误认识而做出某种行为。在法律里,欺诈是很重要的概念,会影响到很多民事行为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从这条规定我们能看出,欺诈行为有几个特点。首先,欺诈方得有欺诈的故意,也就是他是故意去骗别人的。比如说,商家明明知道商品有质量问题,却故意不告诉消费者,还说商品是完美无缺的,这就是故意欺诈。 其次,欺诈方要有欺诈的行为。欺诈行为既可以是积极地编造虚假信息,像卖假药的人,宣传药有神奇功效,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也可以是消极地隐瞒真实情况,比如卖房的人,知道房子曾经发生过严重火灾,但不告诉买房者。 然后,受欺诈方因为欺诈行为产生了错误认识。就是说,如果没有欺诈方的欺骗,受欺诈方就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比如消费者因为商家虚假宣传,以为商品很好,就买了下来。 最后,受欺诈方基于错误认识做出了意思表示。还是拿买东西来说,消费者因为被商家骗了,觉得商品好,就掏钱买了。这几个方面都具备了,一般就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在实际生活中,欺诈行为多种多样。在合同领域,有的合同一方可能会虚构自己的履约能力,骗对方签合同;在消费领域,商家虚假宣传商品性能、质量等情况也很常见。遇到欺诈行为,受欺诈方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相关的民事法律行为,并且要求欺诈方赔偿自己的损失。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