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诈行为的特征有哪些?
我在和别人做交易的时候,感觉对方好像骗了我,但又不太确定。我想知道民事欺诈行为都有啥特征,这样我就能判断对方到底是不是欺诈我了,也好知道后续该 咋办。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民事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其特征:
首先,欺诈方具有欺诈的故意。这意味着欺诈的一方明知道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并且会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但还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商家明知某款食品已过保质期,却故意不告知消费者,这就是典型的具有欺诈故意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里的“欺诈手段”前提就是欺诈方存在故意。
其次,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比如故意告知虚假情况,像把普通的石头说成是珍贵的玉石来售卖;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也就是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例如卖房者隐瞒房屋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事实。
再者,被欺诈的一方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也就是说,被欺诈方是因为欺诈方的行为才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和判断。例如,消费者因为商家虚假的宣传而认为某产品具有某种神奇功效,从而决定购买。如果被欺诈方虽然受到了欺诈行为的影响,但并没有陷入错误认识,那就不构成这里所说的民事欺诈。
最后,被欺诈方基于错误认识作出了意思表示。即被欺诈方在错误认识的基础上, 作出了自己原本不会作出的决定。比如,消费者因为相信了虚假宣传而购买了产品,这就是基于错误认识作出的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诈方即使陷入了错误认识,但没有基于此作出意思表示,也不能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