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有哪些区别?


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确实容易让人混淆,下面为您详细说说它们的区别。 首先是概念方面。民事欺诈,简单来说,就是一方当事人故意跟对方说些虚假情况,或者故意藏着真实情况不说,让对方产生错误的想法,然后做出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行为。比如在买卖东西时夸大产品功效。而刑事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编造不存在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办法,骗走别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像那些以中奖为由骗钱的套路。 从主观层面看,民事欺诈一般是为了营利,像在商业活动中想多赚点钱、促成交易等 。而刑事诈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别人的财产非法据为己有。 客观层面上,虽然两者都会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但也有不同。民事欺诈虚构、隐瞒的事实不一定是关键事实,对交易整体影响可能有限;刑事诈骗虚构的多是基本事实,直接针对财产,会直接让受骗者产生错误认识并做出错误决定。比如卖二手车,隐瞒曾有小刮擦补漆是民事欺诈;但如果把泡水车说成正常车卖就是刑事诈骗。 在侵犯客体上,民事欺诈侵犯的是一般的民事法律秩序,涉及物权、债权、人身权等多个领域;刑事诈骗主要针对财产所有权,危害性更大。 另外,从法律后果来讲,民事欺诈通常承担民事责任,比如退款、赔偿损失等;刑事诈骗要承担刑事责任,会面临判刑、罚金等处罚。 相关法律条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民事欺诈有相应规定,保障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会面临相应刑事处罚 。总之,判断是民事欺诈还是刑事诈骗,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相关概念: 民事欺诈:一方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意思表示并做出有利法律行为。 刑事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