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合同诈骗和个人合同诈骗有哪些区别?


单位合同诈骗和个人合同诈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区别: **犯罪主体不同**:个人合同诈骗的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单位合同诈骗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比如,某个体商户以自己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并实施诈骗行为,这属于个人合同诈骗;若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名义实施合同诈骗,则可能构成单位合同诈骗。 **犯罪意志产生方式不同**:个人合同诈骗是自然人自身产生犯罪意志并实施诈骗行为。单位合同诈骗要求诈骗行为体现单位集体意志,即由单位的决策机构产生犯罪意志,并指挥单位实施犯罪行为。例如,公司的董事会或者管理层经过商议、决策,决定通过签订虚假合同来骗取他人财物,这种情况下就体现了单位的集体意志。如果是单位中的个别人员未经单位决策机构授权,私自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且诈骗所得归个人所有,一般应认定为个人合同诈骗。 **利益归属不同**:个人合同诈骗中,诈骗所得归实施诈骗的自然人个人所有。单位合同诈骗中,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例如,个人实施合同诈骗后,将骗取的财物用于个人消费、投资等;而单位实施合同诈骗后,骗取的财物会进入单位的账户,用于单位的经营、发展或者其他单位用途。 **处罚方式不同**:个人合同诈骗处罚的是实施诈骗行为的自然人。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合同诈骗实行双罚制,既要对单位判处罚金,又要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进行处罚。例如,单位构成合同诈骗罪,单位可能会被判处一定数额的罚金,同时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被判处相应的刑罚。





